通常,一个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1200毫升的饮用水,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喝水,这是错误的。下面
嘉兴送水电话向大家介绍健康的饮水知识。
人处于不同生命阶段,体内的水调节机制有所不同。第一阶段是胎儿在母亲子宫的阶段。细胞在子宫里发育时,母亲为胎儿细胞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。水的摄入和传输系统是由胎儿组织完成的,却会体现在母亲的身上---怀孕初期,当胎儿"口渴"时,母亲会有晨吐的感觉。也就是说,当人体还是胎儿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发出口渴的信号。孕妇往往比平常人饮用更多的水。
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,即身高和体重达到成熟的阶段,大约在出生至25岁之间。成年之前的孩子总是在嚷嚷着要喝水(有时候这种需求会表现在对饮料的渴求上,但这往往是错误的),因为孩子的身体对缺水的感觉特别敏感,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,而不是饮料。
第三阶段是从成年到死亡的阶段。当人体逐渐成长并走向衰老时,对缺水的敏感度也会越来越弱。进入成年之后,人体对缺水感觉的敏感度日益降低,我们体内的水分也会越来越少,细胞内含水量和细胞外含水量之比从1:1减少到0.8:1.因此,很多成年人也许一天不饮水都不会觉得口渴。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。
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,饮水量的减少会影响细胞的活力,也会导致细胞含水量的减少,而细胞含水量的减少则会进一步降低口渴的敏感度。其结果就会引发慢性脱水的一系列症状。如果不明白这些症状是人体脱水发出的紧急信号,就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其他的疾病,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措施。
需要记住的是,"口干"其实是缺水的最后征兆。有时候,即使口腔湿润,身体也会受到缺水的折磨。更糟糕的是,有些上了年纪的人,口腔明显发干却依旧感觉不到口渴,因而无法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。
正确的饮水方法应该是:少量多饮,不要等口渴才喝水。饮水时间可分配在每天任何时段。比如,可以在起床后、上午9点钟、午饭前1小时、下午3点钟、晚饭前1小时、睡前2小时,每次喝下约200毫升水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高温和运动状况下饮水量需相应增加,每天的饮水量甚至于可以从1200毫升增加到6000毫升。